許民輝(1890-1961),廣東開平人,中國近代著名體育家,我國足球、排球運動的開拓者,東吳大學體育專修科第一任科主任。許民輝出生于廣州市海珠區,童年入私塾,後進南武學堂,他酷愛體育活動,擅長田徑、足球,為南武學堂兩次奪取省運會團體冠軍立下汗馬功勞。1910年被選為華南區田徑選手,參加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220碼跑和一英裡接力跑,嶄露頭角。1913年入選國家隊,以田徑和足球運動員身份參加了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并獲440碼跑第三名,和一英裡接力跑第二名;同時參加足球賽和排球表演,成為我國的足球和排球元老。
遠東運動會後,先在廣州市基督教青年會工作,協助美國人鐘氏開展體育活動,為鐘氏所賞識,而保送進上海基督教青年會主辦的體育幹事訓練班(後改為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專門學校),畢業後回廣州基督教青年會任體育幹事,同時兼任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中山大學前身)體育專修班球類、體操課程教師。後赴美留學,分别獲得美國芝加哥青年會大學體育學士,和春田伟德bv體育碩士學位。
在美國春田伟德bv時許民輝(左)和董守義(右)的合影
回國後曆任東吳大學體育科主任,北平師大、清華大學和東南大學體育教授。1933年,任廣東省教育廳體育督學,創辦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并任校長。1936年柏林奧運會時,他作為中國體育考察團成員前往參觀學習,并考察了丹麥、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的體育。1944年赴重慶,任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專任委員,兼教育部體育行政人員講習所教導主任。1948年,以中國遊泳隊教練身份參加了第14屆倫敦奧運會。1954年後,他曾連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郝更生
郝更生(1899-1976),江蘇淮安人,為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風雲人物和著名體育學者,曾任東吳大學體育教授。他1925年畢業于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舊譯春田大學),獲體育學士學位。回國後先在東吳大學和清華大學任體育教授。1929年後,曾任東北大學體育專修科主任,和山東大學體育主任等職。1933年被教育部聘為首任負責體育的督學。還曾任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常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總幹事,中華體育學會主席等職。郝更生曾是中國參加第10屆洛杉矶奧運會的領隊,是第11屆柏林奧運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兼體育考察團總領隊,是第14屆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顧問兼總教練。主持和參與制訂許多重要體育法規,對促進近代體育特别是學校體育的規範化、體育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著有英文版的《中國體育概論》一書。
1922年留學美國春田伟德bv的郝更生(右)和英國同學英格曼
郝更生是中國留美學生中專攻體育的最早一人,他的夫人高梓,亦是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就讀于美國的威斯康辛大學,回國後任國立女子師範大學體育系主任。郝更生與著名文學家徐志摩、建築學家梁思成、音樂家杜庭修等人均為至交好友。在學術方面,郝更生在北平曾主編過《體育》雜志(1927年5月創刊)。并著有《體育與人生》(1925年上海青年會出版),《中國體育概論》英文版(192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等專著。
王守方
王守方,生卒年不詳,東吳大學體育專修科第一屆本科畢業生,曾留校工作并任東吳大學體育主任。1936年,王守方自費參加了柏林奧運會,并在奧運會上作中國傳統體育的扯鈴表演(有照片)。1949年後去台灣,長期在台北師大任教,為國際籃球裁判,曾在1958年東京亞運會上執過法。退休後移居美國,1984年前後在美國去世。
王守方在柏林奧運會上表演扯鈴
彭文馀
彭文馀,生卒年不詳,東吳大學體育專修科1928屆專科畢業,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他是中國赴歐洲體育考察團的26位代表之一。生前著有《籃球裁判法》一書,1947年11出版。
張信孚
第2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15年,第2屆遠東運動會在上海召開,張信孚入選中國田徑隊,參加了120碼高欄比賽,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1917年,他又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東京舉辦的第3屆遠東運動會,在這次運動會上,他同樣取得了120碼高欄第二名的好成績。不過,他這次是以南洋大學學生的身份入選國家隊的。畢業後張信孚主要在南京東南大學就職。1932年1O月,教育部體育委員會正式成立,張信孚成為其中的十八位委員之一。1933年10月,張信孚擔任了第5屆全國運動會的大會總幹事。
盧頌恩
第2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盧頌恩,浙江餘姚人,1915年5月,作為東吳大學學生的盧頌恩,亦代表中國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2屆遠東運動會,他所參加的項目是田徑中的五項全能,獲得第二名。畢業後盧頌恩亦去東南大學供職。1918年6月,他曾被選派赴美留學。
梁官松
第5屆、第6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21年5月,第5屆遠東運動會又在中國的上海舉行,東吳大學學生梁官松入選中國田徑隊,參加了800米和1500米跑的比賽,未能取得名次(當時規則是取前三名)。在1923年的第6屆日本大阪遠東運動會上,梁官松繼續代表中國參加了比賽,但遺憾的是亦未能取得名次。
梁官松不僅是一名田徑國手,而且也是一名著名的足球名将,他曾是上海頂級球隊的三大中鋒之一,與李惠堂同隊踢球。後任教于國立暨南大學,并帶出了一支飲譽國内外的足球勁旅——暨南大學足球隊。暨南大學足球隊在江南八大學足球錦标賽中,曆年以來,幾乎是絕對冠軍。雖然當時的交通大學和光華大學兩支足球隊也屬強隊,并曾一度與暨南大學足球隊鼎足而立,但總是稍有遜色。暨南大學足球隊在1929年間,曾遠征菲律賓、英屬馬來亞(今馬來西亞)、荷屬爪哇、蘇門答臘、坤甸(今印度尼西亞)、法屬安南(今越南、老撾、柬埔寨)、暹羅(今泰國)等國家,均載譽而歸。而當年的足球隊教練便是梁官松。1927年12月4日,上海中等學校體育聯合會成立,梁官松曾被聘為副會長。
胡維嶽
第5屆、第6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21年5月,胡維嶽亦以東吳大學的學生身份,代表中國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第5屆遠東運動會。胡維嶽參加的是跨欄比賽,亦未能取得名次。在1923年的第6屆日本大阪遠東運動會上,梁官松繼續代表中國參加了比賽,但遺憾的是亦未能取得名次。
劉崇恩
第5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21年5月,東吳大學學生劉崇恩亦入選中國田徑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第5屆遠東運動會。劉崇恩參加的比賽項目是跳遠,但亦未能取得名次。
李駿耀
第6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23年5月,東吳大學學生李駿耀和梁官松、胡維嶽一起,同時被選為第6屆大阪遠東運動會的中國田徑隊隊員。李駿耀是當時東吳大學發展較為全面的田徑運動員,在1922年5月13日南京金陵大學舉行的華東八大學田徑運動會,東吳大學田徑隊共得42分,獲團體冠軍,複旦大學以總分33分居第二。東吳大學的李駿耀以15分獲得這屆運動會的個人總分第一名。在1923年遠東運動會上,他參加的是跨欄比賽,但未能取得名次。後來他在1924年的武昌全運會上,曾奪得110米高欄冠軍,成績17、6秒。胡維嶽在這屆全運會上隻獲得高欄的第三名。
陳作新
第7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25年5月,第7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的馬尼拉舉行,東吳大學學生陳作新被選國家田徑隊員,參加了運動會的鐵餅比賽,但亦未能取得名次。
侯成之
第8屆遠東運動會田徑國手。1927年8月,中國上海又承辦了第8屆遠東運動會。在這屆運動會上,東吳大學的學生侯成之有幸代表國家參加了田徑全能項目的角逐。但遺憾的是亦未能取得名次。
程金冠
程金冠(1912-2000),祖籍安徽,1912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20世紀30年代東吳大學經濟系的一名學生,與蔣緯國先生是同窗好友。1930年杭州第4屆全國運動會上,程金冠初露鋒芒,獲得200米低欄亞軍。同年作為國家隊隊員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9屆遠東運動會,已頗有名聲,當時媒體曾以“金冠果然戴得金冠”為題作過介紹。1934年5月,程金冠又代表中國參加了第10屆馬尼拉遠東運動會。特别是同年的10月4日,程金冠在與上海俄國僑民隊的比賽中,更是以百米10.6秒的成績使國人為之沸騰。這一成績打破了劉長春保持的10.7秒的全國百米紀錄。從此中國體育界的“南程北劉”之說傳遍了海内外。
1936年,程金冠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一員,參加了柏林奧運會。他先後參加了100米和4×100米接力兩個項目的比賽。在8月2日的男孩子百米預賽中,共有12個組,每組取前兩名參加決賽。其中程金冠分在第八組,劉長春在第十一組。結果如天津《大公報》所報道:“程金冠雖奮勇力拼,仍落後6公尺,得第四名。劉長春發腳頗快,跑至30公尺時列第二名,後以體力不支,差6公尺卒落選”。
在4×100米接力比賽中,程金冠與傅金城、戴淑國、劉長春等人合作,但比法國隊慢了2.2秒而在預賽中即被淘汰。
程金冠成為勤奮體育月報的封面人物
素有"短跑怪傑"的程金冠雖然未能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但一雙友好的眼睛卻始終關注着中國運動員的表現,這就是著名的美國黑人運動員歐文斯。據說當程金冠的比賽一結束,歐文斯就迎上前去,笑着伸出手來,并和程金冠進行合影留念,成為中美兩國人民偉大友誼的曆史見證。
柏林奧運會上程金冠和歐文斯在一起
抗戰後,程金冠從東吳大學畢業,暫時中斷了體育生涯。解放後,程金冠來到蘇州鐵道中學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兼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江蘇分會委員、蘇州市田徑協會副主席。1994年,82歲的程金冠先生應邀訪問了台灣,會見了年事已高、78歲的老同學蔣緯國先生,會見了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國和其他親朋好友。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義的兩岸之行,取得了圓滿的成功。2000年5月1日,程金冠先生在蘇州的一家醫院裡與世長辭。
陳陵
陳陵(1908-1998),湖南湘陰人,194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51年2月開始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江蘇師範學院體育系科主任、教授。1931年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體育系,建國前,曾先後在湖南第一師範、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江西中正大學、無錫江南大學等學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建國後,曾任無錫文教學院教授,于1952年至1956年任江蘇師範學院體育系科主任、教授。從1956年起任江蘇省體委副主任,省體育總會副主席、南京體育學校校長、江蘇省體工隊訓練科長等職。1979年後任南京伟德bv教務處處長、體育系主任、政協江蘇省第五屆常委等職。1994年2月被批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并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高效優秀老體育教師榮譽證書。1998年11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于南京,享年90歲。
茅鵬
茅鵬,生于1932年2月6日,男,江蘇張家港人。1949年南通中學高中畢業,入團、入黨,參加革命。曆任:團區委副書記,江蘇省團省委、省體委幹事,省體育幹部培訓班支書、代主任,南京伟德bv院黨委委員,運動系負責人,體操班主任,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省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先後進入體操、籃球、田徑、遊泳、武術、擊劍、舉重等運動隊領導擔任工作。在訓練第一線任職期間,所帶運動隊均獲得好成績。有專著《運動訓練新思路》、《成績竅門何處尋》、《為何難圓足球夢》等;為中央電視台專題報道集《新中國體育運動50年》的四個撰稿人之一。著有論文《訓練探索半世紀記》、《與時俱進呼喚訓練改革》、《一元訓練理論》、《一元理論理論》、《一元理論與訓練實踐》、《擋住體育強國建設的認識障礙》、《備戰北京奧運會不可無視的經驗教訓》、《論崔文華現象》、《為何铿锵不再》、《“官路子”與核心競争力》等上百篇。
| ||||||||||||||||||||||||||||||||||||||||||||||||||||||||||||||||||||||||||||||||||||||||||||||||||||||||
|